三叉神经痛的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预防
2012-04-01
已阅读 7475 次
1、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?
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、短暂的、阵发性剧痛称为三叉神经痛。
2、 病因病理:
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即一般所称的三叉神经痛,多无明确的病理损害。偶尔于手术中发现供养神经的血管有动脉硬化,动脉移位或扭曲、脑膜增厚、骨孔狭窄,使神经根或半月节受压。近年来认为可能因各种致伤因素破坏半月节或感觉根的髓鞘,使脱髓鞘的轴突与临近无髓鞘纤维形成”短路”,以致轻微的触动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枢,这些冲动达到了一定总和时,即可激发半月节神经元产生疼痛。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必有明确的病因,如颅底或桥小脑角的肿瘤、转移瘤和脑膜瘤、脑干硬塞、多发性硬化等侵犯三叉神经的感觉根或髓内感觉核而引起疼痛,多半有邻近结构的损害和三叉神经本身的功能丧失。
3、 临床表现
本病多见于女性。常在40岁以后发病,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电击样、针刺样、刀割样、撕裂或烧灼样的剧痛为主要特征。疼痛可长期固定在三叉神经的某一支,且以第二、第三支发生率最高;第一支很少发生,仅占5%左右。随病程的进展可影响其他分支,甚至三支全部受累。亦可两支(第二、第三支)同时受累,多为单侧,极少双侧。疼痛以面颊、上颚、下颚或舌部最明显,尤以上唇外侧、鼻翼、颊部、口角、牙齿、舌等处最敏感,稍加触动即可发作,故有“触发点”之称。疼痛引起反射性面肌抽搐,称痛性抽搐,可伴有面部皮肤发红、流泪和流涎。严重者洗面、刷牙、咀嚼、吞咽等均可诱发,以致不敢做这些动作。发作前无先兆,呈闪电式,历史约几秒,至十余妙,多不超过2分钟,发作间隙期完全正常。病初发作次数较少,以后增多且疼痛增强,严重者一日内发作数十次甚至数百次,患者极度痛苦。睡眠时疼痛发作可减少甚至消失,少数亦可痛醒。病程呈慢性间歇性经过,不少患者疑为牙疾而误拔健齿。
4、 治疗
① 药物治疗,强力克痛I号胶囊,每日三次,每次4~6粒,疗效显著,无明显副作用,是目前国内外首选良药。
② 卡马西平,每日3次,每次0.1—0.2,虽有一定疗效,但副作用大,不易久服。③ 物穴位注射效果显著,治愈率高达99%。
④ 刺治疗有一定疗效,但不易治愈。
⑤ 经阻滞疗法有一定疗效,但有一定副作用,复发率很高。
⑥ 频电流经皮选择性热凝术,部分患者可治愈,但痛苦性较大,易复发。
⑦ 术治疗:部分可治愈。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复发性。
5、 三叉神经痛的预防
① 免精神刺激,过于激动及过度劳累。
② 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局部炎症和外伤应及时正确治疗,使其尽快痊愈。
③ 牙齿及口腔有病变,要及时治疗,需要拔牙者,可同时服用消炎、止痛药及维生素B1。
④ 有慢性鼻炎及副鼻窦炎的病人,要积极抗炎治疗。
⑤ 患者有骨质增生及动脉硬化者,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⑥ 尽量避免感冒发烧,如发生则应及时治愈。
⑦ 面部、口腔、牙齿避免寒冷、冰冻刺激。
⑧ 忌酒、酸、辣、浓茶、咖啡、人参补品及过凉、过热、油炸和各种刺激性食物。